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阐述为:“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决议》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加强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总之,文化自信包含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的红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文化自信的内含与本质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这种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创新之源。二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古今社会每一个方面均有呈现,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的阵地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栋梁,不仅是受教育群体,而且更是即将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文化传播群体,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从而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程度。
(一)提高阅读推广人员的文化自信与业务水平。图书馆阅读推广人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其本身要求具备较高的素质。但据郑勇仁项等人研究,目前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来源泛化多元、水平参差不齐,其阅读推广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大学生尽管已然具备了相对独立的思考能力与社会价值观,但仍然是一个受教育的群体,具备可塑性。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必须内心认同与热爱中国文化。传承文化始于心,只有内心对中国文化有了自信与热爱,才会以自身的言行感召、熏陶学生。第二,具备较高古典文化修养与历史知识。“打铁还得自身硬”,导人阅读,须成竹在胸,阅读种类要比读者广,理解要比读者深刻,释义要比读者清晰,否则,力不从心。第三,阅读推广人应具备较高的阅读修养。只有自己具有一定的阅读素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才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只有自身具备足够阅读底蕴才能自信撑起阅读推广活动的大旗。第四,阅读推广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服务水平。必须熟知馆藏,快速检索、获取有关文献及时推送,特别是针对热点问题以及有关经典推广方面的文献。馆藏资源是阅读推广的根基与保障,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员,对文献资源建设要敏锐,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提出建设性建议策略;创意、策划应围绕馆藏,使馆藏迅速得到补充与完善。第五,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结合所掌控的资源,合理策划推广主题,构思阅读推广项目,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特别是随着社会力量参与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中,沟通协调能力越发显得重要。第六,要有很好的奉献精神。服务读者践于行,由于培养读者文化自信的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不仅要紧扣经典文化、热点问题等不断变换主题,而且活动大多在周末或晚上举办,这也意味着阅读推广人员不仅要在上班时间准备相关的阅读推广资料,而且大多时候要在课余时间与读者线上线下沟通。
(二)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培植内生机制。阅读推广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读者的积极参与是活动成败的关键。读者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与受体,因而阅读推广的内生机制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根基。不仅要“送自信”,而且更要“种自信”,培植阅读推广、提升文化自信的内生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吸纳各社团、各班级优秀学生干部、阅读爱好者广泛参与,通过他们的参与、策划、组织去影响、带动其他同学,充分调动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读者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如获奖者加分等措施,促进阅读推广活动内生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将“送自信”与“种自信”结合起来,阅读推广活动才能健康持续发展、文化自信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三)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引领者,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唯一的践行者,有关文化自信的培育,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协作。美国大学著名的“大阅读”推广项目就是由大学图书馆、大学教育与艺术表演中心、大学学院、大学广播电台等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项目。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图书馆,而且更需要教学院、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等单位的参与与合作,图书馆仅仅是其中的一环。况且教学院、教务处、团委等各种专业人才比较多,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需更多地通过学工处、团委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专业教师,将文化自信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使其在生动的教学实践中取得现实成效。实际上,在信息渗透到社会各层面的今天,无论是教学院、学工处、团委,还是图书馆员都无法独立承担阅读推广,提升文化自信的重任。必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深度合作,紧扣文化自信主题,形成文化认同环境与校园文化,阅读推广助推文化自信效果才会润物细无声地提升。
(四)围绕经典,创建品牌。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阅读素养、提高人文素质,而且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案例活动日益丰富、多元,各种案例也层出不穷。但有关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案例比较少,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如何根据馆藏特色,结合经典,整合各种活动,创建像北京大学“书读花间人博雅”、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活动中来,是高校图书馆应解决的问题。
(五)基于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升文化自信。新媒体时代,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受到以手机、PAID等移动终端为工具的移动阅读的强烈冲击,其阅读特点是快餐式浅阅读,娱乐消遣为目的数字化阅读,纸质文献阅读明显减少。新媒体时代,构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遭遇前所未有挑战。但也应清醒认识到,移动阅读已是不可逆转,对于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不必过于惊慌,而要积极探索新媒体的特点,助推文化自信的培养。一方面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大学生推荐经典书目、书评、经典精华采撷、语义诊释等,以明确阅读范围、激发阅读兴趣m-;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根据读者兴趣分组建群,在线交流研读,分享心得,增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增强学习效果。鉴于新媒体内容呈现出碎片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在传播过程中,以简短的文字、大幅的照片,将视频、音频、图片、投票等多种形式结合,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目的。
总之,对《决议》的学习使我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只有将《决议》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以文化自信坚定信念,从多方面努力服务好全校师生,才能发挥我校图书馆传承文化的阵地作用。
(作者:米兰手机版app,米兰(中国)图书馆馆长 王爱霞)